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的数据,中国现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10340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1423所。院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国内职教领域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10%的优质校,其他90%的职业院校日子都不好过,招生和就业都存在困难,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职教育招生数量呈逐年下降态势。此外还有约1200所本科院校,本科院校中也存在很多问题。20年前,中国的本科,以及包含大中专教育都属于精英教育。1999年扩招后,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培养模式还是精英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分布结构错位、倒金字塔结构越发明显。有一个趋势是:一些无法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甚至到高职、中职“回炉再造“。造成很大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才的浪费。
2017年7月,《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在建设人工智能学科部分特别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在此情势下,政府近年来多次提出在普通高校、职业高校领域进行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被业内称之为”职教20条“。方案提出,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其中一个亮点是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也被称为高职的”双一流计划“。
2019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商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
2019年4月,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以期对科创型企业发展进行引导、引起关注与重视。
5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要求,从扩招重点领域、生源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精细化的布置,并向全社会承诺高职招生将增加114万人。
在资金政策方面,财政部也提出了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237亿元,合计约800亿元为百万扩招任务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在改善师资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和建议。新规定要求,新聘用的教师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人员中招聘,2020年起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已有教师也要加强培训,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培训。鼓励和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新技能人才和职业教师的双向流动。
鼓励企业办学,明确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国家将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6月20日,在苏州举行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交流各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做法,部署下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工作要求。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做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将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职教20条”印发以来,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一批政策密集出台,安排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经费237亿元、实训基地建设经费66.5亿元,集中释放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会议强调,要以改革和落实为主基调,以“职教20条”为抓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孙尧副部长还代表教育部表态,全国1200所普通教育本科高校中,除了”双一流“为代表的研究型高校,剩下的至少一半应该向”专业能力和技能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转变。
2019年7月5日,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一场以”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部长鲁昕抛出了一连串的追问引发了一场冷思考。
大量通过标准化训练的人才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标准化的人才主要就是职业教育人才。危机感源于人工智能时代将对传统职业教育形成直接冲击的预判。深职院的思路是”浅理论、强应用、重技能、抓实战“,课程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该院同平安科技、阿里巴巴、华为等一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企业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学生培养目标体系建设等。
从2017年以来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普通高校中也有约36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新专业,新增100所高校设置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增96所高校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纳入”双一流“培养方案。
其中有多所高校同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科大讯飞、清华大学&南京图灵、山东科技大学&腾讯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腾讯云、东南大学&联想集团等。